“水溶肥料的崭新时代即将到来!”3月30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水溶性肥料高层论坛暨功能性液体肥研讨会上,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的分析总结,成为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及农资经销商等300多名代表的一致共识。
近年来,随着水溶肥产业的高速发展,新都化工等企业对水溶肥的纯度和不可溶颗粒大小等技术进行了改进,使水溶肥和相关配套设施的水肥一体化获得高速发展。
高祥照介绍,按照全国9亿亩灌溉面积计算,水肥一体化目前应用比例仅3.2%,还有4.5亿亩耕地适合发展水肥一体化。
水溶肥潜力巨大
去年产量超200万吨
2012年下半年,复合肥行业处于一个沉闷的状态,上游氮肥、钾肥价格的波动和行业前景的不明朗,让复合肥市场持续低迷。高祥照指出,煤炭和天然气等价格都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运输费用也持续上升,然而化肥市场却没有出现上涨趋势。年末春初往往是冬储市场旺季,但今年冬储启动不理想,经销商打款发货积极性不高,呈现出推迟、减量趋势。
复合肥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未来几年,竞争将日趋激烈,在目前农资市场低迷态势下,灌溉肥料、水溶肥成为更多肥料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领域。
对于产业发展前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栗铁申认为,水溶性肥料符合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总体布局要求,水溶肥属于节能环保的肥料,能适应发展生态文明的大趋势。为此,现阶段,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水肥一体化将是首选,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中国,水溶肥市场的发展也比较迅猛。2010年我国水溶肥年产量为60万吨,2011年为159万吨,到了2012年,水溶肥的产量与使用量均已超过200万吨。
此外,从登记数也可窥见行业发展。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月,全国登记水溶肥总计4539个,这一数据比2012年增加32.3%。
水不溶物比例降至0.5%避免堵塞设施
“新制定的水溶性肥料化工国际标准与现有的农业行标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将固液水溶肥的水不溶物比例由农业行标的5%降到0.5%。”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刘刚对《水溶性肥料国际标准》的解读,引起了与会者的一阵躁动。
刘刚谈到,如今的水肥一体化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溉,而是通过农业设施将溶于水的肥料(营养物)精准输送到作物可吸收的部位。目前,农业设施不仅投资大且固定,因此,灌溉设施对肥料的要求比以往提高。如果所用的肥料不符合要求,滴头或喷头堵塞后,维修比较难,因此只能对使用的肥料加以控制。在以色列,水溶肥水不溶物比例被限制在0.1%-0.3%之间。按照农业部标准,将水不溶物比例定在5%,这样的水溶肥用于滴灌、喷灌时,滴头、喷头就会非常容易堵塞。
据悉,目前水溶肥市场混乱,生产企业众多,品牌杂乱,效果良莠不齐,农民一旦因用到劣质水溶肥产品而受损,就会对水溶性肥料产生整体不信任。
张承林表示,水溶性肥料对生产和使用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农民使用水溶肥时,一要了解选择合适的灌溉设施,少量多施,注意养分平衡;二要了解水质,合理使用灌溉设备。
水肥一体化2015年新增5000万亩
水溶性肥料的生产和施用,与常规肥料相比,科技含量要求更高:一方面,水溶性肥料的品质相对较高,尤其是不溶物的含量及颗粒大小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通过灌溉系统来注入水溶性化肥,要求技术服务、设备配套等全面跟上。如果水溶性肥料装在塑料桶(或专用液肥运输),通过工厂-配送站-田间大户模式配送,可以降低成本,同时解决农户担扰质量、缺乏技术支持、价格高昂等问题。
新都化工副总裁刘晓霞表示,水溶肥符合现代施肥理念对肥料的要求,以前施肥是依据土壤而定,水溶肥是因作物而定,作物需要什么,便提供什么。
2013年3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根据意见,到2015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总面积要达到8000万亩以上,新增推广面积5000万亩以上,实现节水50%以上,节肥30%,粮食作物增产20%,经济作物节本增收600元以上。
按作物分,新增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1500万亩,小麦500万亩,马铃薯500万亩,棉花500万亩,蔬菜800万亩,果树1000万亩,其他农作物200万亩。其中在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重点推广果树、蔬菜、糖料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增1200万亩。
在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章良致辞时表示,广西作为农业大区(省),农业占GDP比例达17%,比全国水平高出70%,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广西至关重要。作为我国主要农业种植区域之一,广西有甘蔗种植面积1620万亩,产量7000万吨(榨糖700万吨),占全国60%以上;水果种植面积1500多万亩,全年产量超1000万吨,其中香蕉、柑桔产量占60%以上(其中柑桔和香蕉种植面积均位列全国第二),这些作物的种植都离不开化肥。“在广西,旱地有1500万亩,占40%,集中在桂西及桂西北山区,因此,广西更需要节水灌溉工程。